复旦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复旦大学软件学院Software School of Fudan University
  • 登录

导航

  • 首页
  • 学院介绍
    • 学院概况
    • 现任领导
  • 学院动态
    • 新闻速递
    • 通知公告
    • 招聘信息
    • 招生动态
  • 师资队伍
    • 在职教师
    • 学院办公室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 本科生教学
    • 全日制研究生教学
    •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学
  • 学生天地
    • 学生社团
    • 校友天地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 产业合作

学院动态

  • 新闻速递
  • 通知公告
  • 招聘信息
  • 招生动态

更多信息

  • 招生动态
  • 招聘信息
  • 新闻速递
  • 通知公告
  • 首页  学院动态  新闻速递
  • 新闻速递

  • 中国操作系统研究背后的复旦人故事 | 陈海波:学术路上的领军者,人生路上的长跑者
    陈海波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00级校友●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研究所所长、领域操作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曾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CCF青年科学家奖。●目前担任OpenHarmny技术指导委员会创始主席、ACM SIGOPS首位非北美学者主席、ACM旗舰杂志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首位中国学者编委与领域共同主席、ACM EuroSys 2025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1一位学术长跑型的研究者“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一座山想要直接绕过去,再遇到一座山你仍然会选择绕过去,那么如果遇到更大的山,再躲就来不及了。”对于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心得,陈海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2000年,陈海波考入了复旦大学,并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毕业,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这也是复旦计算机学科首次获得全国优博奖。虽然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陈海波并不
    查看详情
  • “在知天命的年纪,我感觉自己的‘天命’就是做一个老师”
    “今年我50岁,是我进入复旦执教的第20年。”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戴开宇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感觉自己的‘天命’就是做一个老师。”扎根一线课堂二十载,戴开宇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在实践中不断追求有实效的创新,主持教改项目20多项,作为负责人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今年,他获评复旦大学“钟扬式”好老师称号。在戴开宇看来,一名好老师需要发现学生的天赋,引导他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老师需要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言传身教去传授真、善、美。“一位好老师就是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戴开宇在课堂上在课堂内外,戴开宇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的反馈,尊重、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积极引导每位同学的内在天赋。“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被称为“专业启蒙课”。于刚刚踏进大学课堂的学生而言,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同学,就是韩创意。”戴开宇回忆起去年在这门课上与一位同学的故事,“他在第一节课上做的自我介绍,非常意气风发,说非常想好好学习,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结果期中考试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可能当时只顾着在课堂上乐了
    查看详情
  • 我院戴开宇、李景涛、赵卫东老师负责的三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Normal07.8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近日,在教育部高等高教司公布的《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中,学院共有3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别是李景涛老师负责的《信息安全》、赵卫东老师负责的《深度学习及其运用》入选线上一流课程,戴开宇老师负责的《程序设计》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截止目前,我院拥有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李景涛老师负责的《信息安全》,以“提升主动学习成效”为目标,探索在线与混合课程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学习成效。该课程完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在线课程与混合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三阶段的改革,通过推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以信息安全学科领域的经典科学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从剖析简单朴素的安全问题开始,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信息安全思维训练,学会用系统化的分析方法来描述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该课程曾被评为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复旦大学首批特色在线课程。赵卫东老师负责的《深度学习及其应用》,是一门
    查看详情
  • 前沿技术赋能,让大数据的价值充分显现 @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海量数据时代。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在人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中都会产生巨大量级的数据。怎样让如此繁多的数据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产生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赋能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依托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建立的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就在解决这些难题。2013年设立的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是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为核心主题的政府授权的重点实验室,其在数据科学理论、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数据科学学科框架,凝聚了一大批从事大数据理论、技术和应用研究的科学家,在大数据试验场、大数据自治与开放、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日前,记者走进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前沿之风扑面而来。起源:大数据时代催生大量应用需求实验室肖仰华教授告诉记者,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在施伯乐教授的带领下开启了数据库研究和教学工作。当历史的车轮来到本世纪初,互联网和通讯领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数据,复旦大学朱扬勇教授等一批数据科学家开始意识到“数据资源是重要的现代战略资源”,并全面思考这些深层次基础理
    查看详情
  •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一行来学院调研
    Normal07.8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3月16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沈刚、党委副书记徐洁等一行4人到访学院,调研交流学科建设及布局、人才培养系统构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新型平台软件开展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挑战与解决思路等工作情况。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彭鑫、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沈安怡及软件学院副院长刘钢参加调研交谈会议。会议由彭鑫副院长主持。Normal07.8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Normal07.8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会上,彭鑫副院长代表学院对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以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沈刚副院长对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和软件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师资建设等情况。Normal07.8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双方就学科建设
    查看详情
  • 校友季昕华先生上海两会建言:夯实算力底座 继续和资本市场深度对接
    季昕华上海市人大代表优刻得董事长兼CEO复旦IT同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校友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1月10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预备会议。会议间隙,上海市人大代表、优刻得董事长兼CEO季昕华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用电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用云量显示了一个国家的数字化发展水平。随着“数字中国”的进步和推广,预计未来传统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用云量将大量增长。为此,公司将继续夯实算力底座。作为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季昕华还表示,特别感谢科创板给公司带来的发展机遇。2022年,公司在合适的时候进行了定增,为生产获取了宝贵资金。接下来公司将根据整个发展节奏,继续和资本市场深度对接。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季昕华的建议将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是聚焦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包括如何将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创新与企业相结合,如何把科技创新和金融相结合,助力上海科创企业实现从0到1、从1到10的发展壮大,助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第二是聚焦包容性制度的建立,以更好的鼓励市场创新。“我们想推动建立一个信用修复建议,帮助那些创业失败的企业家实现信用修复,能够让他们再一次
    查看详情
  • 学院彭鑫老师等编著的教材《现代软件工程基础》入选2022年度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材奖
    Normal0false7.8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2022年度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学资源遴选结果发布,学院彭鑫老师等编著的教材《现代软件工程基础》入选优秀教材奖。2020年9月,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华为与72所高校布局建设首批“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以鲲鹏、昇腾等根技术为核心构建多样性的计算产业和人才生态,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了表彰优秀,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共同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完备的“智能基座”课程和教材体系,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联合工作组决定实施“智能基座”优秀教学资源奖励计划,对教材和在线课程等优秀教学资源进行表彰。经过高校教师自主申报、专家评审遴选等一系列程序,最终评选出10种“智能基座”优秀教材和15门“智能基座”优秀在线课程,入选首届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学资源奖励计划。《现代软件工程基础》由学院彭鑫教授组织并与华为公司合作编著完成。学院赵文耘、吴毅坚、沈立炜、陈碧欢等老师参与编写,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学院院长游依勇以及华为公司软件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团队也参加
    查看详情
  • 学院韩伟力等老师牵头获得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Normal07.8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图1面向系统观的新工科卓越软件实践能力培养概览近日,每四年评审一次的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项目名单公示结束,学院韩伟力等老师牵头、与腾讯联合申报的项目《面向系统观的新工科卓越软件实践能力培养》获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2020年6月,国家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下文启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延续实施了于2017年提出的教育部新工科“复旦共识”,展现了国家对核心软件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新工科的典型专业,十分重视多层次、体系化地培养学生的软件实践能力。复旦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顶尖高校,要求所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能融合复旦大学其他一流学科的交叉知识,掌握突出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他们掌握卓越软件实践能力。特别的,培养具有卓越软件实践能力的尖端人才,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为此,获奖项目提出并实施了面向系统观的新工科卓越软件实践能力培养,累计完成具有实践类特色课程建设近10门,发表了10篇
    查看详情
  • 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出炉!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上榜A+专业
    6月18日,软科发布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上榜A+专业,这是该专业继成功入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后的又一捷报。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于2021年首次发布,排名覆盖92个专业类的500多个本科专业,发布近3万个专业点,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排名采用独具特色的学校-学科-专业三层次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和19项指标,对1200多所高校的6万个本科专业点进行动态监测式评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旨在为学生和家长选择本科专业提供客观参考,也为高校的本科专业建设与分析提供事实依据。资料来源:软科排名官方网站供稿:方旭峰
    查看详情
  • 学院大四学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荣获ACL 2022 Outstanding Demo Paper Award
    ACL2022官方发布消息称,软件学院大四本科生肖杨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获得OutstandingDemoPaperAward。该工作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刘鹏飞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傅金兰团队完成。肖杨作为该团队的一员,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该项工作。该奖项是ACL系列会议对SystemDemonstration论文授予的杰出论文奖项,每届会议基于评审人员评估的系统贡献度、完成度、影响力及会议演示综合效果的综合评价评选出一篇获奖论文。值得注意的是,该团队的另一项工作“EXPLAINABOARD:AnExplainableLeaderboardforNLP”2021年获得了“2021ACLBestDemoPaperAward”,该团队连续两年获奖,是ACL历史上第一次。肖杨同时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刘鹏飞博士和傅金兰博士均于复旦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刘鹏飞博士现于CMU工作,傅金兰博士现于NUS工作。肖杨于2020年加入该团队进行NLP科研实习。论文链接如下:https://arxiv.org/abs/2202.12875ACL官网链接如下:https://www.2022.aclweb.org/best
    查看详情
  • 以科研探索无限可能,以奉献增加生命厚度—— 软件学院宣子涛入选2022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提名奖
    一、脚踏实地,立足理论实践复旦的开放包容给予了宣子涛学习理论知识、探索实践问题的无限可能。大学期间,他所修读的专业课几乎都都取得了A的成绩,连续5学期的学期绩点超过3.9;并在大三学年取得了学年绩点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宝钢奖学金。除了理论学习外,宣子涛深知计算机是一门实践应用的学科,所以一直希望通过创新实践,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2020年,在杨珉和杨哲慜老师的指导下,他和队友设计实现了一个反电信诈骗的智能侦查取证研判系统,并在国家反诈骗中心厦门分中心落地应用,每月可发现115000余个诈骗网站,仅在厦门一地每月可阻拦潜在受害群众160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警方预防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网络空间治理和打击新型网络诈骗奉献出了绵薄的力量,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他说到。最终,这一项目取得了全国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和“挑战杯”上海市二等奖的成绩。另外,他也积极参与工业界的项目研发与实习实践。在微软亚研院组织的华东高校创客马拉松比赛当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加入蚂蚁金服进行暑假实习,负责时下热门的基金和理财业务的开发工作,推动了一个完整系
    查看详情
  • 我院CodeWisdom团队研究论文获得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CodeWisdom团队(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的研究论文《PredictingChangePropagationbetweenCodeCloneInstancesbyGraph-basedDeepLearning》近日在在线举办的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rogramComprehension(ICPC2022)中获得优秀论文奖(ACMSIGSOFTDistinguishedPaperAward)。论文作者包括胡彬博士生、吴毅坚老师、彭鑫老师、沙朝锋老师、王晓晨硕士生、傅百强硕士生、赵文耘老师。ICPC是CCF推荐的B类国际会议,是软件程序理解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今年是第30届。如何确定代码克隆的多个实例是否需要进行相同的修改,一直以来困扰着程序员。特别是面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克隆代码,上下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程序员往往需要仔细阅读相关代码,才能判断是否要将其他克隆实例的修改应用到当前的代码克隆实例上。复旦大学CodeWisdom团队在与多个软件企业的代码克隆检测和管理的技术合作中,针对企业开发人员在克隆代码一致性维护中遇到的实际困
    查看详情
  • 复旦大学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启动会议顺利召开
    4月22日下午,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以下简称为特软)建设工作启动会议通过线上会议召开。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院长姜育刚、副院长吴杰、彭鑫,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刘钢,以及学院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数据库类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和部分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院长姜育刚对特软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充分体现复旦自己的建设特色;二,要集全院之力量进行特软建设;三,要大胆筹谋,细心部署各项工作。副院长吴杰指出,特软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抓手,通过特软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出能够开发和研制新型平台软件的高端软件人才。副院长彭鑫认为,特软建设以本科为主导,研究生方面也要充分参与并发挥力量。软件学院副院长韩伟力强调,特软建设是学院对接国家战略非常重要的举措,要加强与院外单位合作,谋取共同发展。软件学院副院长刘钢建议,要对特软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任务、措施、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具体化及分解落实。与会的其他老师也从专业建设角度表达了想法和建议。党委书记王新总结时强调,特软应立足学科建设高度,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学院实际,在计算机学院统一领导统筹下,以高质量人才培养
    查看详情
  • 热烈祝贺*CTF 2022国际赛圆满结束
    2022年4月17日09:00,由复旦大学******(六星)战队承办的第七届XCTF国际网络攻防联赛分站赛*CTF顺利落幕。经过24小时激烈比拼,上海交通大学0ops战队拔得头筹,夺得本场冠军;浙江大学AAA战队获得亚军;由国际战队DiceGang和SuperGuesser新近组成的联合战队DiceGuesser获得季军。赛事总计放出23道赛题,其中有22道赛题被成功破解,排名第一、二的0ops和AAA战队累计解题21道,仅差2题实现全场AK。本场比赛有来自包含中、美、韩、英等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531支战队、1753人次参与其中,372支队伍成功签到。国际知名战队DiceGuesser、bi0s、_SKR、K3RN3L4RMY等均有参与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赛事浏览量达117233次,访问IP数目达7991个。比赛自一开始,联合战队Nu1l战队就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接连以一血的成绩攻破两道misc方向赛题,一举到达第一的位置。然而后续随着来自浙江大学的AAA战队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战队0ops开始进入状态,多个pwn、crypto方向的题目被攻破。与此同时,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天璇
    查看详情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67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1/5 跳转到 

江湾校区

  •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 Tel: 86-21-31242345
  • Fax: 86-21-31242259
  • Email: software@fudan.edu.cn

邯郸校区

  •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 Tel: 86-21-31242345
  • Fax: 86-21-31242259
  • Email: software@fudan.edu.cn

Copyright(©)复旦大学软件学院